在高低温交变试验箱的使用过程中,部分操作人员会遇到箱内(尤其低温区域)出现结冰的异常情况。这种现象不仅会破坏箱内温湿度环境的稳定性,导致试验数据失真,还可能对设备核心部件造成损伤,影响试验进度与设备使用寿命。那么,究竟哪些因素会引发高低温交变试验箱结冰?本文将从设备部件性能、操作规范、制冷剂状态等维度,系统拆解结冰的核心成因,并给出针对性的处理与预防建议。
一、干燥过滤器失效:水分过滤的 “第一道防线” 失守
干燥过滤器是高低温交变试验箱制冷系统中负责吸附水分的关键部件,其内部填充的干燥剂(如分子筛)可有效过滤制冷剂中的水分,避免水分随制冷剂在管道内循环。若干燥过滤器因长期使用导致干燥剂吸附饱和、老化失效,或因过滤器外壳破损、密封不严,会失去对水分的过滤能力。当未被过滤的水分进入制冷系统后,在低温工况下(尤其蒸发器附近温度骤降时),会迅速凝结成冰,附着在管道内壁或蒸发器表面,形成结冰现象。
此类结冰通常伴随制冷效率下降的特征:设备降温速度变慢,无法达到设定低温值,且结冰区域会逐渐扩大。若不及时处理,冰块可能堵塞制冷剂管道,引发 “冰堵” 故障,导致制冷系统完全瘫痪。
二、工艺管或压缩机密封不当:外部水分的 “侵入通道”
设备的工艺管(用于制冷剂充注、抽真空的管道)或压缩机的接口密封状态,直接影响制冷系统的密闭性,一旦密封失效,外部空气中的水分会趁机侵入,形成结冰隐患,具体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工艺管未及时封闭
在设备维修、制冷剂补充或调试过程中,若工艺管被打开后未及时用专用密封帽封堵,或未尽快完成后续的抽真空、充注操作,而是长期搁置,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通过工艺管进入制冷系统内部。当设备再次开机运行时,这些侵入的水分在低温环境下会凝结成冰,同时,开机时蒸发器内形成的负压会进一步 “吸入” 外部潮湿空气,加剧结冰现象。
(二)压缩机未经干燥处理直接更换
若压缩机因故障需更换,而新更换的压缩机在储存过程中接口未密封,或旧压缩机拆卸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内部会吸附大量水分。此时若未对压缩机进行抽真空干燥处理,直接安装到设备上,压缩机内部的水分会随制冷剂循环进入系统,在低温区域凝结成冰,引发结冰与冰堵问题。
三、压缩机加压检漏操作不当:水分的 “人为引入”
在对设备制冷系统进行检漏时,部分操作人员会采用 “加压检漏法”(向系统内充入高压气体以检测泄漏点)。若选用的加压气体为普通空气(而非干燥氮气),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随高压气体一同进入管道。由于压缩机的加压作用,水蒸气会被压缩成液态水,附着在管道内壁。当设备恢复制冷运行时,这些液态水在低温下会迅速冻结成冰,导致管道结冰或堵塞。
此类结冰的特点是:结冰多集中在加压检漏时气体流经的管道区域,且在检漏操作后首次开机时便会出现,需通过规范检漏流程(优先使用干燥氮气加压)避免此类问题。
四、制冷剂含水量超标:结冰的 “内在隐患”
制冷剂作为制冷系统的 “血液”,其纯度与含水量有严格标准(通常要求含水量低于 50ppm)。若选用的制冷剂本身含水量超标,或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因包装破损、密封不严导致水分渗入,当这些不合格的制冷剂被充注到设备中后,水分会随制冷剂在系统内循环。在蒸发器等低温部件处,温度降至 0℃以下时,水分会凝结成冰,造成箱内结冰或管道冰堵。
这类问题往往具有 “隐蔽性”:设备刚投入使用或刚补充制冷剂后,可能短期内无明显异常,但随着运行时间增加,水分在系统内不断积累,结冰现象会逐渐显现,且难以通过外部观察直接判断制冷剂是否合格,需借助专业的制冷剂水分检测设备进行验证。
五、蒸发器破损:水分的 “内部循环” 异常
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实现 “吸热降温” 的核心部件,其内部通过制冷剂蒸发吸收热量,使箱内温度降低。若蒸发器因长期使用出现管壁腐蚀破损、翅片断裂,或因安装时受力碰撞导致接口密封不良,会破坏蒸发器的密闭性。当设备运行时,箱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或试验样品挥发的水分)会通过破损处进入蒸发器内部,与制冷剂混合。这些水分在蒸发器低温环境下会凝结成冰,附着在蒸发器内壁,不仅导致蒸发器换热效率下降,还会使结冰现象扩散至箱内,影响试验环境。
蒸发器破损引发的结冰,通常伴随箱内湿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即使设备未开启加湿功能,箱内湿度也会远超正常范围,且结冰多集中在蒸发器对应的箱内区域(如背部或底部)。
六、结冰现象的处理与预防建议
当发现高低温交变试验箱出现结冰时,需立即停机处理,避免故障扩大,具体步骤如下:
停机解冻:关闭设备总电源,打开箱门,让箱内温度自然回升至室温,使冰块完全融化,同时用干燥抹布擦拭箱内残留水分,避免水分再次冻结。
定位故障点:根据上述成因,逐一排查干燥过滤器、工艺管密封、压缩机状态、制冷剂纯度及蒸发器完整性,必要时联系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借助专业工具(如压力表、真空泵、制冷剂水分检测仪)进行精准检测。
针对性维修:若为干燥过滤器失效,需更换新的干燥过滤器;若为密封问题,需重新密封工艺管或压缩机接口,并对系统进行抽真空处理;若为制冷剂超标或蒸发器破损,需更换合格制冷剂或修复、更换蒸发器。
在日常使用中,可通过以下措施预防结冰:
定期检查干燥过滤器状态,建议每 1-2 年更换一次(或根据设备使用频率调整);
设备维修后及时密封工艺管,避免长期暴露;
更换压缩机或检漏时,优先使用干燥氮气,确保系统干燥;
选择正规厂家的合格制冷剂,并在充注前检测含水量;
定期清洁蒸发器翅片,避免灰尘堆积导致腐蚀破损。
高低温交变试验箱结冰并非偶然现象,而是设备部件失效、操作不规范或制冷剂问题的外在表现。操作人员需掌握常见成因,及时排查处理,同时做好日常维护,才能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